“双减”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9种家庭!

2021-10-11 03:18

“双减”的实行,无疑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应尽快转变思想,全力配合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使其未来有方向。


配合老师的家庭

如今,注意力不集中已成为很多孩子都有的软肋,孩子做事一不专心,家长别提多闹心。
有这样一个比喻:

“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发力,才能让孩子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拥有更好的人生。”

教育路上,老师是传道授业的人,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样。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奋力托举。

“双减”之下,家长更应该配合老师、支持老师,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份计较和指责,相互信任。

家长和老师保持默契配合,是好的教育的起点。
我们相信,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



兴趣广泛的家庭
有人曾问梁启超:“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

梁启超回答道:“以趣味为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他不但自己注重生活的趣味,还极其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实现自我。

梁启超的孩子在不同的领域都做得十分出色,九个孩子中出了三个院士。

培养孩子的正当兴趣爱好是让孩子拥有多元化思维和开阔眼界的起点,对一个孩子的成才至关重要。

家长要从小注意培养并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未来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是爱好众多,多才多艺的。



热爱读书的家庭
朗读手册》中引用了一首诗歌: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一个热爱读书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贵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陪伴孩子时间最长,其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其作用远远超过老师。

父母爱读书,孩子也会受到书香的熏陶,从小爱读书;父母不爱读书,孩子也会一样不喜欢看书。

都说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无可替代的影响。

所以,如果您想自己的孩子从小爱读书,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请从自己做起,自己先热爱读书吧。

父母读过的书,不仅滋养了自己,还影响了孩子,在这种浓厚的读书氛围熏陶下,孩子会将读书习惯融入到骨血里。

董卿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未来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让孩子爱上读书。

喜欢运动的家庭
柏拉图曾说: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知识教育可以让孩子飞得更高,但身体教育却能给孩子带来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健康,一切都为零。

而且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坚持锻炼身体,能让孩子上课的时候更加集中注意力。

运动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最佳助力器,运动让孩子更加优秀。

不管每天工作有多忙,请家长抽出点时间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教孩子爱上运动,才是帮助孩子实现人生进阶最牛的那张王牌。

引导孩子“动起来”,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职责。


用心陪伴的家庭
有句话说得好: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

陪伴,不仅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才能像一颗小树苗一样不畏风雨、茁壮成长,不仅学业越来越好,孩子整个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的人生健康、快乐、好学、能干、顺利、幸福,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养着养着就事与愿违,长着长着就迷失了方向。

说到陪伴,很多父母自然会说:我们有陪啊,基本上没上班没加班就回家了,如果没空,也有老人家在陪……

一位教育学家研究发现,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的,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所谓的“问题少男”“问题少女”往往与没有得到家庭温暖有关联。

而“留守儿童”引发的问题。基本上和缺少父母“陪伴”有关。因此,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但是,陪伴不能停留在口上,也不能流于形式,用心陪伴才有效果和意义,因为,用心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中文对“陪伴”一词的注解:

陪,跟随在一起,在旁边做伴。伴,指同在一起而能互助的人。陪伴,指随同做伴。

对照现实中为人父母通常的做法,特别强调要改变几个误区:

1.陪伴不是控制

经常有家长对孩子说:“我们吃的盐比你吃得饭都多,你要听我们的。”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能变为对孩子的绝对控制。

例如:要求孩子一定要怎样怎样,不这样做就不对,不对就要挨骂,甚至挨打。

一个习惯了被父母控制的孩子会变得很压抑、没主见、没自信、缺乏胆量、缺乏创造力。

2.陪伴不是说教

严格要求没有错,但不能简单化的批评教育,甚至严厉训斥。

例如:你吃饭必须10分钟吃完,不然就罚;你必须一小时内写完作业,不然就罚。

说教式的教育,通常孩子都不愿意听,甚至会逆反。

3.陪伴不是跟踪

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开始有自我的打算,有时候家长觉得要把小孩看紧一点,生怕孩子受欺负了、吃亏了、做坏事了等等,于是孩子去哪里,家长都紧紧跟随,甚至偷看日记、偷看信息、出门跟踪。

4.陪伴不是放任

有的家长怕孩子不高兴,为了讨好孩子,就说: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会保护你的,有什么事找我呀。

于是乎,孩子没钱了,家长马上补够;孩子想玩游戏就随意玩,装备随便买。

总之,孩子想去哪玩都自由,不够物资就给足。

5.陪伴不是应付

现代社会的工作者,工作繁多,人的精神压力大。

很多家长,特别是男家长,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小孩,时间久了,家长也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也学着抽时间回家,可是回家还是电话不断、信息不停,家长的陪伴变成了应付,只是换到家里工作而已,孩子还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家长没有很好的陪伴。

6.陪伴不是作秀

有的家长很在意外人的看法和评价,当别人讨论哪个家长对小孩好,哪个家长经常带孩子活动或陪伴孩子在花园玩时,家长就故意带着孩子出去给邻居或朋友看,并说:我们经常陪孩子出来的。

教育无法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管平时工作再忙,也要陪陪孩子。

尤其是在“双减”之下,用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去真正地陪伴孩子。
用心倾听,用心沟通,用心帮助。

用心陪伴的意义:

1.改善沟通,及时知道孩子所想、所需;
2.增进感情,用爱心去影响、感化孩子;
3.现身说法,让孩子在生活中感悟正能量;
4.共同进退,让孩子在困难面前练就坚强;
5.共度时光,让孩子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6.辅导学习,让孩子思考更细、进步更快;
7.随时引导,让孩子志向更远、眼界更宽;
8.舒缓压力,真诚做孩子的知心好友;
9.增强自信,让孩子体会到安全感;
10.体会美好,让孩子用心去发现美,珍惜美好。

请记住,孩子和父母共同度过童年时期的时光,才是健全人格最好的课程。

遵守规则的家庭
哲学家黑格尔说:“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不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父母没有规则的给予,孩子只会我行我素,不守规矩,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一个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寸步难行;反之,遵守规则的孩子,规则会成为他的铠甲,护他一生周全。

教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作为父母的职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要求孩子做到守规矩,自己更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

教孩子遵守规则,才是爱孩子的最高级形式。

父母相爱的家庭
教育家杜威曾说: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孩子未必需要多好的物质条件,但一定想要一个温暖的家。

父母相爱的家庭,是孩子获得爱与温暖最好的地方。

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待事情能够延迟满足、情绪稳定、内心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把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很积极。

在忙碌生活中,别忘了用爱去滋养你的爱人,同样也滋养你的孩子。

请记住,你就是你孩子未来的原生家庭。

爱做家务的家庭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父母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做家务,实际上是斩断了孩子走向独立自主的翅膀,让孩子的未来走得磕磕碰碰。

从小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优秀。

因为一个爱做家务的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会不断地思考和实施,从中获得更好的专注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学会分担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