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打了,我不买了”,6岁女孩痛哭求饶:失控家长有多可怕

2021-11-04 09:30

点击"班主任家园"关注我们

大家应该都有这种经历,在商场上随处可见小孩子为了争取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采取各种各样的“小手段”,一些家长心软,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给孩子买东西。

然而一些家长“铁了心”就是不愿意给孩子买他们想要的东西,一气之下甚至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殴打孩子,让孩子长教训。

前几日,就有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调皮捣蛋、不听话的情况,一些家长采取溺爱的方式来放纵孩子,而一些严格的家长就会采取“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方式,当然这两种教育方式都是非常不正确的。

但是“一言不合就开打”的方式属于家长情绪控制管理的范畴,对孩子日后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其实,容易情绪失控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之前,网上就流传过这样一段小视频:

小女孩正在安静的坐在凳子上写作业,突然妈妈就开始暴打女孩,直接将女孩扔倒在地。

女孩起来后,妈妈又拿起笤帚抽打女孩,左右开弓打女孩耳光,拎着女孩头发来回摇晃,随后拳打脚踢。

在过程中女孩不哭不闹仿佛挨打的不是自己一样,但她的懂事并没有什么用。

爸爸回来后又对女孩实施了同样的暴行,女孩也是没有乞求,连最基本的哭泣都没有,显然已经麻木了,真不知道是经历了多少次才能让女孩有这样的反应。

每一个事件的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任由情绪从身体里逃逸而出,然后不加以掩饰和控制地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直到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父母的肆意发火,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塌地陷的感觉,父母带着情绪的那张脸,是孩子内心最深的恐惧。

在父母情绪暴力下长大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摆脱内心的阴影。

1.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暴力的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养成自卑、孤僻、暴躁的性格。

2.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

家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和家长在一起是开心的,幸福的。但是家长很难控制情绪,今天是“阳光灿烂的晴天”,明天是“暴风骤雨”的雨天,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出现裂缝,从而出现孩子有想法不愿意和家长分享,一出现问题就用吵架的方式来解决。

3.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三个叛逆期,处于在叛逆期的孩子管起来非常困难,于是家长很容易情绪失控的现象,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训孩子,殊不知家长这样的行为,不仅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的行为。

情绪是一把“刀”能够戳到孩子的痛处,给孩子留下一道难以复原的伤疤,情绪又是一剂“良药”,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在孩子哭闹,已然情绪崩溃的时候,家长更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顶住强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只是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只要尝试着解开这个结就可以了;如果双方情绪都失控,就会升级为一场亲子大矛盾。

尤其在公共场合,更需要家长稳住情绪,避免暴怒,不关心陌生路人的眼光和想法,就会冷静得多。

我们不是完美的大人,也要允许孩子的成长出现错误。

孩子会犯错,我们大人不是也一样吗?谁又能保证自己不做错事呢?所以,不完美的我们,也应该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对孩子提出比较高的标准,但是也应该对孩子达不到要求有心理准备。

所以,不要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作为要求自己孩子的标准,别人家的孩子的问题,只不过是你看不见罢了。

当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快要爆发时,不妨冷静下来,喝杯水,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当情绪安定下来时,再去想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要做的又是什么,那么负面情绪也就很难影响到我们。

只有当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才有机会和孩子“和平共处”。

只有当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孩子的错误,才能够更理智的面对孩子的每一个成长。

本文转载自“首都教育(ID:bjedunews)”,部分素材综合自老师吧、领航青少年特色教育,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班主任家园

微信号:bzryjh

班主任家园,我们共同的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交流、合作请加主编微信:xiaoxiaobanzhang

投稿请发送至:2066394523@qq.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适合你和孩子的好课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