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邵洋:华为全屋智能为何“不一样”?

2022-08-14 12:59

华为认为未来空间将全面智能化,这也是华为全屋智能选择“空间智能”突破的重要原因。

作者丨宿艺

编辑丨子淇


未来十我们的居住生活是什么样子?

众多科技公司的技术选择和演进方式并不相同,华为的答案却非常清晰:从2021年推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至今,已经历经两次重要迭代。尤其是今年7月推出的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更是体现了万物互联时代华为对用户全场景智慧生活的独特思考、技术聚合理念与引领方向。

7月29日,《壹观察》受邀《咖位说》走进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华为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进行了现场体验,并与华为终端BG首席战略官兼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与发布会上颇具“技术范儿”的演讲内容相比,现场体验带来的冲击感更加强烈,尤其是华为全屋智能的全新理念的交互方式、全新形态的交互产品,以及众多跨品牌的生态产品都给《壹观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华为强调“空间智能”的真正含义。

邵洋对《壹观察》表示:空间智能”是华为全屋智能新的解题思路,核心目标是空间做好自我整合,更好迎接人,而不是人去遥控空间中彼此割裂的设备。这也是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在连接、交互、生态三大层面选择重点突破创新的重要原因。

从"个人智能"到"空间智能"


过去十余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成为全球“创新两极”之一,但基本上都是以手机这一智能终端为核心推动的应用、服务与生态创新,也就是产业所说的“单品智能”。

带来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是众多行业的科技企业在进入智能家居行业之后都按照固有的思维寻找“中心设备”,比如终端企业的“手机”、家电企业的“电视”、互联网企业的“智能音箱”等等,但这与万物互联时代的“去中心化”趋势相悖的;二是用户买100个设备叫做智能家居,买1个也可以称为智能家居,这些设备单品或者单品牌组网体验也许不错,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系统”,彼此存在诸多无影的“墙”,无法形成高效智慧联动。

邵洋对《壹观察》表示,华为也曾遇到过相似的问题,比如从手机向1+8+N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推动布局过程中,发现了多个“不可解决的问题”,以“N”设备为例:1)“N”往往是家庭公共设备,如果与个人设备绑定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产生矛盾;2)必须考虑到用户与家庭成员的隐私与信息安全属性,如果家庭有客人拜访或者外出酒店居住就能随意接管场景设备,也是不合适的;3)“N”设备极其复杂,不仅体现在设备数量上,控制与联动逻辑同样重要,比如家庭灯光会有几十个灯,并且用户使用场景和不同家庭成员需求多变;这些都导致个人智能设备走向“N”与智慧全场景设定的时候遇到了巨大挑战。

作为科技行业人士,《壹观察》家里有超过50个智能家居设备,但需要四个APP进行分别管理,虽然可以实现在卧室关闭客厅灯光,也可以将门锁和猫眼的使用权限授权给其他家庭成员,但也同样遇到了三个问题:所有管理必须通过手机这个中心设备进行,授权方式极为繁琐并且状态不稳定,以及超过10个以上设备就会让人感觉“目不暇接”,以至于很多智能家居设备最终成为“吃灰”摆设。

邵洋对此表示:华为全屋智能的新思路是“让空间去迎接人,更好地服务于人”,从过去的以终端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其方式是将空间与设备有序整合起来,让每个家庭用户都获得最舒适的场景主动智慧服务,这也是与传统单品智能思维的最大区别

比如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方案配置了燃气传感器以及水浸传感器,发现危险情况可主动提醒用户,并第一时间关闭电动水阀关闭总管道、开窗通风,保障用户的家庭财产与安全。

除此之外,华为全屋智能还配备了光线与温度传感器,以及在业界首次将用于智能驾驶的毫米波技术应用于家庭场景。毫米波AI超感传感器通过房间进行精准“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场景与人的精准联动:用户晚上回家或起夜可以联动家庭照明进行精准“追光”,在满足用户视觉需要的同时又能减少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打扰;当监测夜晚正在办公/看电视的用户走入卧室进入睡眠状态,即可自动关闭书房/客厅中的灯光,以及电视、空调等设备,从而更好地节省能耗并减少睡眠打扰;未来通过联动毫米波AI超感传感器与温度数据,还可实现空调的“避人送风”,从而为家庭用户提供最舒适的温度同时避免“空调病”的发生......

《壹观察》了解到,根据规划,未来空调可与用户智能手表/手表进行人体健康数据的监测联动,从而不断智能调整温度,保证用户在即将入睡/浅睡眠/深睡眠等最适宜的温度,用户再也不用担心传统空调固定温度带来的“上半夜热、下半夜冷”的传统痛点难题;当预订的闹钟时间到来,智能手表/手表会通过震动将用户唤醒,同时智能电动床的床头位置升起、窗帘打开,共同助力用户进入精力充沛的起床状态,避免过去的“闹铃轰炸惊醒”模式。

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的三大进化

相比传统智能家居方案,华为全屋智能的显著优势和差异化在哪里?

邵洋将其总结为三大层面:连接、交互与生态。

首先,是连接进化。

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网络稳定联接一直是用户的核心诉求,但目前产业普遍存在的痛点:纯的无线联接无法解决稳定性和全覆盖两大难题,比如今年4月和6月国内某智能家居APP连续发生了两次大面积故障,就导致了大量用户的智能家居设备进入“智障”状态。

邵洋认为,智能家居能否普及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能否将用户家中所有的设备通过一种高效、经济、稳定的方式联接起来。华为作为通讯企业出身,本身在联接方面就拥有大量专利技术和天生优势。除了WiFi 6+无线网络拥有软硬一体化引领解决方案之外,华为全屋智能在PLC家庭总线的部署上又推进了一大步,用户家庭中不需要部署成本高昂的专属控制线,利用家庭电力线即可解决设备的连接与控制问题,并且更加符合中国家庭住宅用户的实际情况(相比欧美国家,中国家庭住宅的情况更为集中,无线网络联接环境更加复杂与容易被干扰)。

第二,是交互进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一两个智能设备很容易,但是全屋智能是一个复杂的方案,在标准后面还有连接、交互、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产业链非常长的事情。

华为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令《壹观察》印象深刻的交互体验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发布的“桌面中控屏”具备“可墙可桌”的特点,喜欢做饭的用户可以放置在厨房,偏爱看电视的家庭用户(如老人)可以放置在沙发旁边,并且根据需求的变化还可进行随时调整,又可以保证全屋中控设备的统一接入体验与交互便捷性。

另一个则是智能中控屏的全界面语音交互的“可视可说”,真正做到了“免记忆,免学习,看到就能说,说了就能执行”的全控便捷体验。同时,依托HarmonyOS的独特“超级终端”能力,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支持“超级快控”功能,同样可以实现与鸿蒙设备体验一致的“一拉即合”,让原本复杂的操作变得简单高效,甚至老人和孩子都可以轻松掌握,从而实现全屋智能真正的“全家人使用”。

邵洋对此表示,智能家居交互好与不好的标准,其实是要看用户进入家庭场景之后是否可以“忘掉手机交互”。因为空间智能交互做的好,其效率和体验都会远超智能手机这个单品的个人终端设备,后者更像是用户“带着方向盘来上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相当于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重构,当然也是华为全屋智能的优势所在。

第三,是生态进化。

品牌壁垒曾经是困扰智能家居市场近20年的主要产业难题之一,其背后是标准之争与商业博弈。如今,鸿蒙智联生态已经覆盖了国内众多知名品牌的家电和终端,还获得了国内主要地产企业,以及国家层面的支持,形成了ToC与ToB市场的两大布局,并且覆盖了家庭、酒店、办公等诸多场景。

邵洋对《壹观察》表示,搭建生态之前,必须要向合作伙伴阐明大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商业关系。二是在商业逻辑和基础知识,能否提升整个生态设备的体验,这就是技术问题,鸿蒙智联过去三年做了大量的连接、设备协同、交互等工作,以及面向合作伙伴的开发工具,任何的家电设备都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鸿蒙智联生态接入到这个平台里面来,这也使得华为生态阵营变得非常广泛。

从"一步到位"到"常用常新"


1990年,当时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斥资6300万美元,耗时7年打造了号称当时“全世界最聪明的家”,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智能家居“高端样板间”。但此后30年的时间,虽历经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个科技创新周期,行业从业者已经从少年走到中年,很多企业都被洗牌出局,产业和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期待却一直未能实现。这是我们在前两个技术时代一大的“憾事”。

通过跟邵洋约两个小时的对话,结合华为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的深度体验,《壹观察》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华为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提供“一步到位”的全屋智能体验,并且正在全力推动三大革新:

一是在前装市场布局完成之后,迅速进入后装市场

新一代华为全屋智能后装方案支持一站式购买与极速整装服务,不破墙免布线,最快可实现当天装当天用,定价为19999元和39999元起两个方案,已经于7月30日正式开售。要知道这可不仅是网络连接方案,而是涉及到包括智能主机、桌面中控屏、无线智能面板/开关、蓝牙网关与子路由联接、一键批量配网、一键场景配置、单零火线自适应,以及十大子系统丰富生态产品接入等完整的系统级工程方案。对于大部分家庭用户而言,完全可以做到家庭全屋智能的“无感布设、快捷升级,惊喜体验”。

二是加速走向大众市场,让用户可以直接“深度体验”

华为全屋智能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具备空间智能的沉浸式体验,很多时候“讲一万遍,不如用户体验一遍”。华为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全国数量超过100家,伴随后装解决方案的推出,华为全屋智能的安装覆盖城市将会显著增长。华为全屋智能不仅拥有广泛的用户沟通触点,并且正在构建行业领先的体验-安装-服务“全流程体系”,这也是加速大众消费者了解全屋智能与传统无线方案的区别,推动全屋智能市场普及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硬件与软件皆支持长期升级,全屋智能“常用常新”。

中国家庭用户的装修使用寿命大都超过十年,这就要求全屋智能方案必须覆盖用户的装修的完整使用周期。邵洋对此表示,华为全屋智能是一个不断升级的方案,它分为10个子系统,每个自系统与其中的设备都支持用户自主选择更新,同时华为依托鸿蒙系统与鸿蒙智联,华为全屋智能中的每个设备与全屋智能的关系,都类似于智能手机与APP的关系,只要按照标准模式开发,就可以随时更新,由此做到方案、设备、系统与软件的不断升级,实现“常用常新”。

邵洋对《壹观察》透露,华为全屋智能不仅体现在对设备的控制上,它还体现在对家里通过数字化以后的可服务性。很多传统设备和家装企业过去都是销售与用户服务脱离,而华为一方面为合作伙伴和用户之间搭建了更高效的购买渠道,比如除了线下门店之外,包括华为Vmall线上商城也提供销售,未来全屋智能中的中控屏也可以提供相关的设备推荐。另一方面则是与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提供长久的服务通路,比如安装、维修与更换等各个环节,解决用户长周期使用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解决了过去合作伙伴面向用户的“购买即失联”的产业难题。

《壹观察》评论

整体而言,全屋智能行业现阶段交互能力还处于类似智能手机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用户普遍认为“肯定是趋势”但“现在还不够好用”。同时,很多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和车企如今都提出了“人车家”概念,实际上就是目标将家庭、工作、出行三大场景打通,但核心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智能家居行业长期的创新缓慢与诸多瓶颈难题,二是难以实现覆盖三大场景与海量终端的互联互通与智慧服务能力。

邵洋对《壹观察》表示:接下来智能化方向有四大赛道,一个是以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个人智能化”,一个是以“智能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为基础的“汽车智能化”,一个是以“AR/VR+内容智能化”为基础的元宇宙,一个就是以“全屋智能+家装/酒店各空间行业”为基础的“空间智能化”。实际上从家庭到办公室,从酒店到餐厅的包厢,几乎用户所在的每一个地方都会拥有一个空间,而每个空间实际上都存在智能化的可能性与用户潜在需求,所以华为认为未来的空间皆会实现全面智能化,这也是华为全屋智能选择“空间智能”突破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华为在完成以手机为中心的个人智能化之后,其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已经覆盖了用户智慧出行、智慧办公、智能家居、影音娱乐与运动健康五大场景。其中,全屋智能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创新突破口,不仅实现了用户和产业对智能家居传统边界的升维,更是深入到用户的出行(酒店、餐饮、车机联动)、办公(混合办公趋势)、娱乐(以家庭为中心)、运动健康(家庭和健身房)等几乎所有场景之中。这才是真正的“人车家”智慧全场景体验,也是华为对“空间智能”面向未来十年的必然选择

就像邵洋所说:“华为全屋智能确实走在业界创新和探索最前沿,而且华为有能力和责任走得更快一些”。


END

「壹观察」创始人宿艺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编

评论问答